| 
  • If you are citizen of an European Union member nation, you may not use this service unless you are at least 16 years old.

  • Whenever you search in PBworks or on the Web, Dokkio Sidebar (from the makers of PBworks) will run the same search in your Drive, Dropbox, OneDrive, Gmail, Slack, and browsed web pages. Now you can find what you're looking for wherever it lives. Try Dokkio Sidebar for free.

View
 

03

Page history last edited by 徐智俊 8 years, 2 months ago

作業一:請大家寫下學位論文計畫書大綱的題目與一段題解。

作業二:閱讀moodle論文寫心得。

 

PBwork: internet文章是給網路使用者共享

moodle:intranet 僅有修課學生能看到內容,課程結束,張貼內容即消失。

 


 

各位會員,大家好:
由台灣語文學會及國立台東大學華語文學系辦理之「第四屆青年學者台灣語言學術研討會」,徵稿截止日期延至3月22日,竭誠歡迎大家踴躍投稿,或鼓勵學生投稿、參加研討會。附件檔案為研討會邀稿啟事及投稿資料,請廣為流傳,非常感謝。
台灣語文學會
國立台東大學華語文學系 敬上

 

 


劉子任閱讀陳靜瑜教授之「台僑在美國之生根與發展」之心得

 

              本文著重在1980年代以後的台籍人士移民至美國之背景、型態、移民人士的特點分析、以及在美的聚落分析,尤著墨於他們在美國社會適應與文化認同。在適應上不良的狀況下,仍以英語能力不佳為主要因素,英語能力不好,就無法融入社區的原有住民與美國社會,所以台灣移民多數習慣與華人住在同一社群。宗親仍然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在介紹新移民融入美國的生活各層面的體系,舉凡食衣住行育樂,有華人的引介仍是重要的因素。同時,來到美國的華人仍然保有「有土斯有財」的固有觀念,期望能在美國落地生根,為求下一代在美國的主流社會佔有一席之地,成為專業人士,如醫師、律師、會計師、工程師或大學教職等,以新面貌成為美國人。在華族的「根」的探討上,這些台籍移民人士的後代為了要靠攏美國人的身分認同,本文歸納仍是認為相當有難度的。

         當個體選擇離開自身的祖國赴往他鄉發展之時,他/她個人或多或少已然放棄既有的身分認同,已進入一種離散的狀態,要入他國國籍,必然已抱持了某種理想與堅持,選擇漂流在異鄉,過著一種依附在理想社會的生態方式,要尋自己的根,如果地主國較缺少與祖國的互動,那麼這群離散的個體勢必逐漸走向失根一途。在美國的華人是幸運的一群人,他們的社群悠遠龐大,在現今美國的主流城市皆有華人優異的身影,又受到華語熱的潮流與科技所賜,離散在美的華人社群網絡已毋需像老僑得憑藉著遙遠的記憶來尋根,只要有心,就能繼續在海外開枝散葉。

 


0312 劉子任上課筆記

馬來西亞曾經發起在「華僑」這個詞彙的論戰,因為「僑」有心向祖國的政治意味,亦即所謂政治不正確,大量廣泛使用會變成有散播意味,以至於造成地主國排擠、質疑,馬來西亞於是使用「華人」來形容華族,在近一二十年,台灣採用「華人」的態度越來越開放。

 

美國的華文教育的環境,中文學校是台裔的移民發展起來讓台裔學習華語,

台美人研究。

台灣人公共事務會Formosan Association for Public Affairs, FAPA)。

台美人運動與客家人運動的關係。

朱真一。


0312【My Chinese Help】一個華人男傭與他的白人主人的故事   徐智俊

 

       上完今日的課我回家就以 美國華人同志為主題去思考,搜索一下,竟發現了「丁龍」的這一段歷史。故事大綱就是19世紀來自廣東的華工丁龍,遇見脾氣不好的商人 Carpentier,忠心僕人伺候主人一輩子,然後主人大受感動,捐錢給他的母校哥倫比亞大學創立了美國第一個漢學系,時至今日還有一個講座以丁龍命名。

        然後我進一步網上查資料,在   Carpentier的故鄉甚至有一條路是以丁龍命名,到底這對主僕間發生了什麼事引起我無限遐想,這段跨文化種族的關係十分美好,特別是在那個相對保守的十九世紀,有興趣的同學也可以看看 Carpentier和丁龍這對終身未娶主僕的歷史http://goo.gl/QQSkTO

   

  

 

 

Comments (0)

You don't have permission to comment on this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