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If you are citizen of an European Union member nation, you may not use this service unless you are at least 16 years old.

  • Whenever you search in PBworks or on the Web, Dokkio Sidebar (from the makers of PBworks) will run the same search in your Drive, Dropbox, OneDrive, Gmail, Slack, and browsed web pages. Now you can find what you're looking for wherever it lives. Try Dokkio Sidebar for free.

View
 

04

Page history last edited by 楊聰榮 Edwin Tsung-Rong Yang 7 years, 10 months ago

演講題目:從海洋東南亞到北東協

地點:台北科技大學

時間:上午10點

 

上課內容選項:到國家教育研究院-教育資源與出版中心充分利用,下週心得報告。

服務時間:星期一到星期五上午9點到下午6點。 

地理位置:http://www.naer.edu.tw/files/11-1000-282.php

  • 地址:10644臺北市大安區和平東路一段179號
  • 電話:(02)3322-5558 傳真:(02)3322-5659

公車

  1. 溫州街口:0南,15,18,74,235,237,254,278,295,662,663,672,907,和平幹線
  2. 和平新生路口:0南,109,253,280,311,505,642,643,668,671,675,676,松江幹線,松江-新生幹線

 


 

劉子任閱讀香港中文大學張雙慶先生之「香港中文大學教學語言的論爭」心得:

 

               本文主要在闡述香港中文大學之語言方針的爭論,從一開始部分行政人員期望以英語授課並鼓勵學子以英語發表論文,到「哭中大」一文發表並激發多人反彈中大偏頗英語授課的比重之後,再由校方成立「雙語政策委員會」分細項討論出因應之道,除了迎合社會走向「兩文三語」,將普通話、英語、廣東話並行在高等教育的語言政策中,亦強調學科的適切性彰顯語言與文化的相關。如此一來,既能維持住中文應用在學術專書、論文的高質量研究,也能避免英語應用持續稱霸學術界的意識,同時,文中亦引用多位學者分享中大創立之時對於中文學習的堅持與理念,強調高等教育的學風尤其重要,特別是在香港這塊英制殖民色彩強烈的地區,能夠走出一條純然中文傳統風貌的教育體制是可貴的資產,中大的語言政策當然不能輕易放棄這項特色,然而,迎合國際化的英語、中國化的普通話或是靠攏在地的集體文化記憶─廣東話,這三者的應用能否巧妙地融入在中大的學習課程之中,仍是學者們討論之處。


60285018I 應華碩一 潘郁欣

聆聽"從海洋東南亞到東協"演講心得

        這場演講聽起來主要是針對大一新生的通識課程,但是也給不了解東南亞現況的人很好的見識。

        以目前的國際情勢而言,中國的崛起使新的國際情況從美國一國獨大開始有所變化,但是尚未建立起確定的新秩序。然而東南亞、中亞等各小國正可因為各大國間的矛盾與利益,取得資源,做更好的發展。

        老師在演講上播放許多影片,在在展示了東協各國蓬勃發展的現況,很令我大開眼界,也很好奇這塊正要大展鴻圖的地區,不知道華人將能扮演甚麼樣的角色,應該有依稀有趣的議題能夠研究。

        然而,觀察課堂上的大學生,在聽演講時,有不少人在滑手機、發呆甚至睡覺,讓人覺得令台灣的未來感到憂心。台灣果然是一個封鎖的島國,雖然開放東南亞勞力已久,但是仍然給許多大眾東南亞是落後貧窮國家的印象。即便在台北這個都市,仍無法看見許多人種互相出現在各個階層角落的多元現象,相對香港、新加坡等都市,果然缺少國際視野。大眾媒體和大學教育也缺乏這方面的推行,使學生故步自封,不知進步,令人對台灣的未來感到憂心。 


60385012I  黃詩雯

 

國家教育研究院參訪心得

 

國家教育研究院台北院區在一樓進門的地方有一個「各國教育現況傳真」,在台灣幾乎看不到各國的教育新聞,在這個地方除了大眾較關心的美國、加拿大等國外,還有比利時、越南、緬甸…等國家的教育新聞,張貼過的新聞不會除下,也會定時更新,適合大家前往做比較教育的相關研究。

 

 


徐智俊

 

泰國語與漢語的關係

 

 

泰國語和漢語同屬於漢藏語系,也就是說,在很久很久以前,這兩個民族應該是說同一種語言的。現在,泰語和老撾語、壯語、傣語、黎語等語言還有著極為密切的關係。那麼,它和漢語的關係又怎樣呢?當然相對來說遠得多了,但是還是有著很多同源跡象的。 研究泰語和漢語關係,漢語方面必須從古漢語說起,也就是說,必須要提及廣府方言、客家方言和閩方言等等。

 

 

 

 

Comments (1)

bensongtw@... said

at 10:58 am on Jul 20, 2015

04-本松
根據我們的資料,國際學校和私立獨立學校在學生組合方面均達到所計劃的比例。現時,在國際學校就讀的學生中,85%持外國護照及被界定為非本地學生;而在私立獨立學校就讀的學生中,87%為香港永久性居民。部分人士曾指個別國際學校取錄的學生,有80%為本地學生。然而,根據本局學生人數統計調查,並無任何國際學校出現上述情況。

有意見認為,我們應提高國際學校的非本地學生比例至90%,或採用新加坡政府禁止該國公民入讀國際學校的制度。然而,在從這方面比較香港和新加坡的政策之前,我們需考慮到兩地在歷史、以及兩地居民的需要和慣用語言方面的差別。

You don't have permission to comment on this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