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子任閱讀熊建成教授之「跨越三世紀古巴華人研究」與林佳瑩碩士生之「祕魯華人移民與華文學校之研究(1849-2010)」心得
從這兩篇論文研究剖析中美洲華人教育的歷史沿革與脈絡,古巴與秘魯在十九世紀中葉是華人,尤其是中國廣東一帶,遷移至美洲做苦力的大本營,主要是透過契約勞工的身分進入他鄉,過程中卻受其剝削;然而,在僑社集結力量越益盛大之後,透過種種商務活動或是協助參與當地的獨立運動,讓當地人逐漸接受華人成為移民的事實,在他鄉成家生根的中美洲華人於是有了兩百年的歷史,但這其中立足於地主國或是回到原鄉中國或台灣的大有人在,留在異鄉的為求綿延華人傳統,冀求透過辦校延續華人文化命脈,然在二十世紀中葉以後多半因為師資問題或是教材不符合當地需求而告中斷,但是在零九年以後由於中國在世界各地協助興校並推廣簡化字,有些當地原本的中文課程於是中斷與本國僑委會的合作轉而向中國輸入師資,是否繁體字在海外有式微的疑問也是另外可以思考與探索的問題。
潘郁欣 對國際招生議題淺見
國際招生的論文在網路搜尋可發現一些,但是台灣的研究似乎多注重在招生的行銷政策和績效方面。個人認為過於偏重實務,且注重單面向的,學校本身招生與生存的問題。
但是想到老師上課說過教育進口和出口的問題,以及海外打工等議題,我認為其實國際學生接受台灣的教育出口,其實要考慮很多因素,不只是行銷策略和國家政策,還有整個教育品質,台灣的工作環境及國際性等等。
而國際招生來到台灣的國際學生,他們不只是為了支持台灣的大學避免因少子化而結束而已,接受台灣教育的過程能吸收到的知識及利益,以及學習後的發展與工作、帶給台灣的各種效益等等,應該是整條線的發展,應該做一連串的研究較好。
徐智俊
客語的祖語(proto hakka)是什麼樣子?它經過怎樣的遷徙融合變化,才變成今天各不相同的客家話。從客家遷徙歷史或族譜研究,有人說客話祖語是古中原話(即所謂中原古音),有人從方音的比較,認為客語與贛語音韻特徵非常相似,所以是可合又可分的語言,有人從現代各地客語構擬,認為客語是m –n –ng –p –t –k等韻尾俱全的唐宋音韻,也有把中原古音分成中原東部(司豫)與中原西部(青徐)兩支,客語是東部的司豫流人,或者從語音的相類,把客家話看成是與江淮官話同性質(通泰話),這些說法,都是從羅香林《客家研究導論》發展下來的思考,總不能擺脫「中原貴冑」,然後向南或向東播遷所形成的語言。直到房學嘉《客家源流探奧》從客地古代文明、客地民間宗教信仰、客家婦女三方面,提出客家是以南方當地為主軸,融入部分北方漢語以後所形成的,才開始有人把客家祖源論點移向南方。邵靖宇的《漢族祖源試說》更從漢字、雞骨頭、龍傳說、竹文化、二十四節氣等方面舉出許多例證,說明北方漢語起源於中國西南雲南貴州(包含四川)一帶,北遷中原以後,受北方阿爾泰語影響,形成今天的北方話,留在南方的漢語,有的從雲南貴州一帶向東遷徙,保有原來的漢祖語言,又受北方話影像,慢慢形成今天粵客閩等方言。這些東南漢語方言反而比北方漢語更能與祖源漢語接軌,當然也與北方漢語同一祖源,她們的祖源地是雲南貴州一帶,而不是中原陜西山西。
根據房、邵是兩先生的說法推斷,客家話的祖源,也應該是中國西南一帶,從雲南貴州向東發展,後來再加入後期北方漢語影響所形成的語言,與前人(羅香林為代表)所論,客語來自中原的說法,大異其趣。下面就從一般證據、文字證據、語言證據三方面提出一些尚未受人注意的線索,證明客語的祖源在中國西南,所以他們所說的話語中留下許多西南少數民族語言的特質。
Comments (1)
蘇青婉 said
at 4:05 pm on Aug 30, 2015
蘇青婉: 本周閱讀是《跨越三世紀古巴華人之研究》的熊建成博士,台灣淡江大學拉丁美洲研究所專任教授。讀完這篇真令人感到華人勞工的苦有多苦,當人收到苦不須要找辦法自由,平等人權有機會就勇敢的去做象參加戰爭反對就賭一場,獨立戰爭結束後,古巴人民對中國勞工在獨立戰爭中的英勇行為,大無畏的犧牲精神,深感懷念與感激。古巴政府為酬謝華工在古巴獨立戰爭卓越貢獻,特於 1901 年憲法中第 56 條款載明,在獨立戰爭中屢建軍功的華人José Bú中校及José Tolón上尉享有當選總統的權利。這樣的狀況有許多的歷史,泰國以前也用象這樣的方式,就讓勞工去戰爭,如果你贏回來就讓你有地位,沒選者的苦工之賭一場,用身命來挑戰。
You don't have permission to comment on this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