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郁欣 讀 泰國的華語文教育等三篇 心得
這三篇文章分別對泰國的華語文教育歷史和當前狀況做很簡明的說明,看完可以快速地對泰國華語文教育有基本的了解。學生看完有歷史上和對目前情況的兩方面感想。
中泰人民一直有很好的交往,現在中國經濟又崛起,往來更加密集,因此華語在泰國相信會是很重要的市場。然而在歷史上,泰國卻有幾次對華語學校做不友善的政策甚至是禁止
,例如1933年對華校師資及教學時數的限縮、1939年日軍進駐泰國時代、和1948年後的限制;但是仔細看,1946年中泰正式建交時,泰國的華語教育是歷史上最繁盛的時代,華校一間間的創立,而且泰國歷史上似乎也沒有發生過大規模的排華或屠殺事件,因此,從1908到1992這短短數十年間泰國政府對華語教育態度的時好時壞是一個很有趣的現象,感覺泰國對華語原則上並不惡劣,但一些限制政策推行的背後是何種原因造成,值得探討。
另外,三篇文章都提到泰國的華語熱,也提到很大的問題就是華語師資缺乏。我覺得有點不解,就算泰國的薪資水平沒有台灣高吧,但是,英美等先進國家人民,仍然可以到台灣和中國來交受英語賺取不低的薪水,為什麼泰國的華語師資薪水就那麼低落,造成很少華人願意渡海到泰國任教呢?雖然泰國現在要培養在地師資,但是教育業薪水若是依舊低落,仍然是留不住人才的。我個人猜想,比照印尼和台灣的情形,大概收入高的會是補習學校的老師吧,所以學制內的教師國家政府應該想辦法提高薪資才好。
還有一點比較特別的是,文中提到泰國已經將華語當作第三語言在中小學教授,還能和法語、日語等一起當作大學入學考試的選考科目,這點我一開始感到有些不可思議,因為台灣的學制,入學考試的外語科目只能考英語(以大學而言),即使是技專院校也只有選考日語,造成英語系以外的外語系學生,常常是大學以後才開始學該外語,畢業後所學有限。而且設想一位法語步錯的學生報考法語系時,卻因為英文沒有其他考生好,反而沒有考取,那不是很諷刺嗎?因此台灣人文學科的大學系所,入學考試也許真的應該參考泰國做法,才能做到適才適所的錄取人才。
劉子任閱讀陳品、謝忠安「從『台北學校』到『國際學校』-『泰國中華國際學校』跨文化交際華語文教學」與葉麗雪碩士論文「曼谷台商家長教養其子女學習華文之研究」之心得
這兩篇論文皆提及了泰國的華人教育、華文教育、華語學校等專題,概述之從18世紀末葉即有中國(時為清朝)移工前往泰國曼谷建造皇宮,乃開始私塾制的早期泰國華文教育;20世紀初期的泰國因受到中、暹之間政治經濟上的變化,由於華僑意識高漲,泰國當局開始限制華文教育,加強華文學校管制,二次大戰期間又親日排華,以至於全面禁止華文教育,達293所華校被禁;戰後泰國與中建交,廣開華校,同年即復開華校達450餘所,然隔年泰國執政者又決議實施國族主義關閉達342所華校,後又恐共產意識滲入泰國,改採嚴格監控華校,華語成為選修科目,泰國華人社會從原先較為封閉的社群圈改採多元開放政策,主張學習西方語文─英、德、法語,以迎合泰、英為主流社會的工作語言,華校於是失去承載中華文化的功能,定位為「實用價值不高」的外文;20世紀末80年代以後,隨著全球化經濟變革、華人外資湧進泰國、華人經濟地位提升,華文教育逐漸復甦。至21世紀初期,華文教育於泰國已成為僅次於英語的第二外語,成為全民的重要外語,以英、泰、漢三語學習的學校教育以為常態,坊間的語言學習中心蓬勃發展,泰北原先弱勢經營的華教亦紛紛改建校舍、擴展教學。泰國在華教的發展一路走來並不容易,願意保持華文學習多半來自華語的實用價值,然而傳承中華文化卻仍是一項難題。惟透過轉型、包裝成國際學校,能與當地的教育型態、國際視野接軌、融合中泰英三方的教育生態才能因應當今的學習趨勢,並取得認同。
黃詩雯 上課筆記
洛興雅族群原為印度人,後來印度劃分出其他國家後,洛興雅人被劃入緬甸,原居住地被劃為緬甸,人口約80萬人。洛興雅人信仰伊斯蘭教,屬性上也比較偏向印度,長期以來和緬甸社會格格不入,緬甸社會也難以接受洛興雅族群,因此他們想要逃離緬甸。
泰國是東南亞國家唯一不排華的國家,也是對華人相對友善的國家,與中國的關係以友好著稱,華人人口約6~7百萬人,相當於整個香港的人口,是泰國境內第一大少數族群,皇室及上層社會與華人有好,也以與華人通婚為榮(因華人多為富商)。但在華文環境方面,雖不打壓仍有其限制。「民校」系統約有100多間,限縮華文課程,讓此華人學校存在,不宣傳招生,讓其低調存在;「國際學校」系統,其特色為重視外語教學,幾乎都有開設中文班,有少數學校的教學重點放在中文教學;泰國的華語熱是由泰國皇室-二公主帶起的,帶動「大專院校」華語教學;「將華語文視為第二外語教學」,台師大協助其培訓華語師資,推展華語,但目前已經不再支持泰國的華語師資培育計畫,中小學目前也漸漸實行華語教學;「語言中心」(補習班)系統,例如中華語言中心,師資多來自台商的配偶,她們多為大專院校畢業生,教室設立的地點有時設置在百貨公司。現在在泰國,商業性的華語教學機構經營頗為成功。
郁欣提問:為何華語教學無法像英語教學一樣成為一個職業(能夠養家活口)?
會議地點: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和平東路一段162號)
會議時間:2015年9月19至21日(星期六、日、一)
主辦單位:臺灣師範大學邁向頂尖大學計畫辦公室
承辦單位:臺灣師範大學邁向頂尖大學計畫辦公室
會議形式:專題演講、小組論文、個人論文、教學平台示範與演練、海報展示
研討內容:華語文教育趨勢與展望、國際學校營運與發展、國際學校特色與推廣、華語課程設計、華語數位教學、華語教學策略
重要日期:
摘要截止日期:2015年5月29日
審查結果公布:2015年6月30日前於會議網站及電子郵件通知。
論文全文繳交日期:2015年7月31日前。
投稿類別:
一、 單篇投稿:
包括中文(或英文)題目、4-5個關鍵字、摘要400-800字。
二、 小組投稿(Panel):
每組包括三至四篇相關之論文。請集中合併投稿,由其中一位發表者擔任負責人;投稿資料包括中文(或英文)總主題,總主題之說明、各篇相關性說明、每篇論文之題目及其摘要;每篇摘要400-800字。
投稿方式:
請繳交摘要至E-mail:ntnutop@deps.ntnu.edu.tw。摘要請以Microsoft Office Word 格式儲存(*.doc/ *.docx),檔案名稱請設定為「作者姓名_題目」,如:「阮小華_華語數位教學.doc」。
詳情請上網站:http://top.ntnu.edu.tw/CTIS/submit.aspx
徐智俊
閩江流域的蛇圖騰文化
福建先民對動物神的崇拜歷史悠久,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在近40種動物神靈信仰中,其中最有特色的當屬對蛇的崇拜及其後的蛇神信仰,尤其是在閩江流域。
早在秦漢以前的閩越人就把蛇作為一種原始的圖騰崇拜。閩越的蛇神崇拜大致上具備了現代人類學研究中所謂圖騰崇拜文化圈中的圖騰觀念、圖騰名稱、圖騰生育信仰、圖騰儀式、圖騰禁忌、圖騰神話等諸多所必須具備的文化要素。福建舊稱「七閩」,中古以後始稱「八閩」。《說文解字‧蟲部》析「閩」為「東南越,蛇種」。「閩」正是閩越族蛇圖騰崇拜的重要標誌。
魏晉以後,隨著中原漢人的南遷入閩,閩越人和漢族移民在共同的生活中,信仰文化曾發生過較大的衝突和融合,其中閩越人原有的蛇崇拜習俗在特殊的歷史地理環境作用下,逐漸融入、沉澱在漢族移民的信仰文化中,並產生長期的影響。直到清末,被絕大多數學者認為是閩越人後裔的福建蛋民(亦稱船民)還「自稱蛇種」,視蛇為保護神。清人郁永河的《海上紀略》曾說:「在福建沿海,凡海舶中,必有一蛇,名曰木龍。自船成日即有之,平時曾不可見,亦不知所處。若見木龍去,則舟必敗。」清末施鴻保的《閩雜記‧蛇簪》也說:「福州農婦多帶銀簪,長五寸許,作蛇昂首之狀,插於髻中間,俗名蛇簪。或雲許叔重《說文》:「閩,大蛇也,其人多蛇種。簪作蛇形,乃不忘其始之義。」實際上,這種蛇簪,除了「不忘其始之義」外,與古代百越人在陶器上作蛇形紋飾以示崇拜、祈求保佑有著相同的意義。龍岩民間道教科儀本《南蛇入房一宗》中還提到「南烏大蛇文法二卷,卷卷存靈通」,法神趙侯一郎、張趙二郎都以其文法「拖起南蛇食鬼神」。從這些道壇資料中我們不難看到閩越族人蛇神崇拜的遺蹟。
閩越人對蛇的崇拜,是把自然當做一個宗教的、祈禱的對象,亦即當成一個可以由人的心情、人的祈禱和侍奉而決定的對象。蛇崇拜應始於自然神崇拜,繼而由於蛇在閩江流域有突出的影響而衍化為圖騰崇拜,可能由於對人不具有危害性或對人類具有好處(會捕殺其他蛇類)的一類蟒神,使人們覺得它具有靈異並把它視為自己的保護神,來求得它的庇護,通過禱告、獻祭、巫術、樂舞等表現手段來寄託自己的感情,密切人蛇關係,求得自然的恩賜與垂憐,以利於自己的發展,祈求風調雨順、安泰祥和之年,在心理上得到滿足,克服了對自然的恐懼,從而應運產生了一系列的蛇神崇拜行為。
古代,福建歷史上確有「以人祭蛇」的習俗,晉人幹寶《搜神記》即記載有將樂李誕之女李寄斬蛇的故事。而閩北、閩中各地不僅有婦女戴「蛇簪」(一種銀飾)的習俗,並且有許多大大小小的蛇王廟,還有許多蛇王與人成親生子的故事,如福清黃蘗山蟒天神王故事等,這一切都說明閩越人後裔確實存在蛇神崇拜現象。
至今福建各地祟蛇習俗依然存在,還有部分蛇王廟。其中最典型的是:在閩江上游的南平樟湖阪和連江縣品石岩兩地至今依然流傳著蛇神崇拜習俗,保留了明清以來的神廟、祭祀物和春秋二祭等傳統崇祀習俗,是現代福建民間不可多見的崇蛇民俗遺存。在樟湖阪有一座頗為聞名的蛇王廟,傳說該廟的蛇神是一隻姓連的蟒蛇精,故俗稱該廟為「連公廟」。廟內奉祀連公蛇神及其配神7尊,鄉民供拜甚虔,常年香火不斷。每年的元宵節至正月二十五左右,鄉民們必舉行盛大的游蛇燈、鬧蛇燈等活動。七月初七還要舉行更為奇特的迎蛇神、賽蛇神活動,這是一種具有強烈圖騰崇拜色彩的儀式。鄉民們一般是事先捉來一些蛇供養在蛇王廟的大缸裡,屆時再將蛇分發給有關人員。人手一蛇,或盤繞胸前、或纏繞臂膀、或緊繞頸間,組成游蛇的隊伍。鳴鑼燃炮、歡呼巡境,各家各戶恭立歡迎。遊行結束後,焚香江邊,將各人手中的蛇一一放生閩江。最後在蛇王廟前搭台演戲酬神,以祈求蛇神保佑居家平安,並祈禱來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
這些活動如今在更多地帶有濃重的象徵色彩,而不再具有閩越先民中那種濃重的巫韻氛圍。但是迎蛇神、賽蛇神等主要活動仍保留了當年的痕跡。普列漢諾夫說:「神們不僅需要食物,它們還喜歡舞蹈。」《詩經》中也有「奏鼓簡簡」、「萬舞有奕」等有關古時祭祀的情景,可見歌、舞、樂等形式在祭祀中是不可或缺的。如今閩江流域祭蛇活動具有娛樂的功能,而當初它卻只有娛神的功能。
蛇神的崇拜信仰習俗在福建各地、尤其是在閩江流域已經有著十分悠久的歷史,而且曾經十分盛行過。屬於福建民間信仰文化圈的,尤其是具有以福州為核心的閩江流域和閩東方言區小區域特色的媽祖、澎湖列島民間信仰,是否也曾經流行過,或現在還遺存著對蛇這種動物神的崇拜習俗,還需要進一步的驗證。
Comments (2)
bensongtw@... said
at 5:19 pm on May 21, 2015
澳洲大學以優秀的教學和高質量的研究聞名,甚至在世界的排名都很高。如果你正在考慮是否要到澳洲來讀研究類學位,那麼就讓我們來回答你幾個相關問題吧。
研究類學位有哪些?
對澳洲研究類學位感興趣的留學生可以選擇的課程有很多。碩士學位有兩種,博士學位也有兩種。
• 碩士學位:研究類碩士(masters degrees by research)是首選。研究類碩士的學習內容主要是在你感興趣的領域裡寫論文或做研究項目。畢業論文要送外審。申請者通常要求擁有本科學位(並且是榮譽學位)或完成碩士預備年(masters preliminary year)。如果你想要把上課和一個小的研究項目結合起來,那麼課程類碩士可能更適合你。課程類碩士主要是上課聽講(就像大多數本科學習一樣),但是學生可能會要完成一個小論文。
• 博士學位:博士學位認可對某領域知識原創的貢獻。考慮讀博士的學生可以選擇研究類博士(通常叫做PhD)或者專業性博士(professional doctorate)。入讀PhD,申請者必須擁有研究類碩士學位或者本科榮譽學位。學生將和導師密切合作,通常要寫一篇有深度的大論文。而專業性博士生既要上課,又要做研究,通常是已經在領域中工作過的專業人士。
蘇青婉 said
at 4:52 pm on Aug 30, 2015
蘇青婉:本周讀泰國的華語文教育
泰國不論過去到現在華語文都存在,但有不同的發展,1960年代,泰國華人會館辦的「華校」,若想延續母語教學的薪火,必須在正式課程前、後半小時內,冒著觸法風險,「偷渡」一些些時段;1990年代風潮丕變,隨著大中華經濟圈崛起,華語熱如水銀洩地般蔓延全泰國,不但自小學到大學紛紛開辦華文課,坊間大小中文補習學校也門庭若市,「中英泰流利」成為大企業搶手人才的必備條件。泰國這波華語熱雖是近年全球華語熱潮的連動現象之一,但與東南亞其他國家不同的是,台灣在這波熱潮上,搶佔了一個不錯的浪頭。因泰國政府將華語文列為重要之外國語,致力於促進華文教師之華語文教育專業知能。
You don't have permission to comment on this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