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If you are citizen of an European Union member nation, you may not use this service unless you are at least 16 years old.

  • You already know Dokkio is an AI-powered assistant to organize & manage your digital files & messages. Very soon, Dokkio will support Outlook as well as One Drive. Check it out today!

View
 

13

This version was saved 8 years, 11 months ago View current version     Page history
Saved by 黃詩雯
on May 21, 2015 at 11:47:31 am
 

潘郁欣  讀 泰國的華語文教育等三篇 心得

        這三篇文章分別對泰國的華語文教育歷史和當前狀況做很簡明的說明,看完可以快速地對泰國華語文教育有基本的了解。學生看完有歷史上和對目前情況的兩方面感想。

        中泰人民一直有很好的交往,現在中國經濟又崛起,往來更加密集,因此華語在泰國相信會是很重要的市場。然而在歷史上,泰國卻有幾次對華語學校做不友善的政策甚至是禁止

,例如1933年對華校師資及教學時數的限縮、1939年日軍進駐泰國時代、和1948年後的限制;但是仔細看,1946年中泰正式建交時,泰國的華語教育是歷史上最繁盛的時代,華校一間間的創立,而且泰國歷史上似乎也沒有發生過大規模的排華或屠殺事件,因此,從1908到1992這短短數十年間泰國政府對華語教育態度的時好時壞是一個很有趣的現象,感覺泰國對華語原則上並不惡劣,但一些限制政策推行的背後是何種原因造成,值得探討。

       另外,三篇文章都提到泰國的華語熱,也提到很大的問題就是華語師資缺乏。我覺得有點不解,就算泰國的薪資水平沒有台灣高吧,但是,英美等先進國家人民,仍然可以到台灣和中國來交受英語賺取不低的薪水,為什麼泰國的華語師資薪水就那麼低落,造成很少華人願意渡海到泰國任教呢?雖然泰國現在要培養在地師資,但是教育業薪水若是依舊低落,仍然是留不住人才的。我個人猜想,比照印尼和台灣的情形,大概收入高的會是補習學校的老師吧,所以學制內的教師國家政府應該想辦法提高薪資才好。

       還有一點比較特別的是,文中提到泰國已經將華語當作第三語言在中小學教授,還能和法語、日語等一起當作大學入學考試的選考科目,這點我一開始感到有些不可思議,因為台灣的學制,入學考試的外語科目只能考英語(以大學而言),即使是技專院校也只有選考日語,造成英語系以外的外語系學生,常常是大學以後才開始學該外語,畢業後所學有限。而且設想一位法語步錯的學生報考法語系時,卻因為英文沒有其他考生好,反而沒有考取,那不是很諷刺嗎?因此台灣人文學科的大學系所,入學考試也許真的應該參考泰國做法,才能做到適才適所的錄取人才。 

 


劉子任閱讀陳品、謝忠安「從『台北學校』到『國際學校』-『泰國中華國際學校』跨文化交際華語文教學」與葉麗雪碩士論文「曼谷台商家長教養其子女學習華文之研究」之心得

 

                             這兩篇論文皆提及了泰國的華人教育、華文教育、華語學校等專題,概述之從18世紀末葉即有中國(時為清朝)移工前往泰國曼谷建造皇宮,乃開始私塾制的早期泰國華文教育;20世紀初期的泰國因受到中、暹之間政治經濟上的變化,由於華僑意識高漲,泰國當局開始限制華文教育,加強華文學校管制,二次大戰期間又親日排華,以至於全面禁止華文教育,達293所華校被禁;戰後泰國與中建交,廣開華校,同年即復開華校達450餘所,然隔年泰國執政者又決議實施國族主義關閉達342所華校,後又恐共產意識滲入泰國,改採嚴格監控華校,華語成為選修科目,泰國華人社會從原先較為封閉的社群圈改採多元開放政策,主張學習西方語文─英、德、法語,以迎合泰、英為主流社會的工作語言,華校於是失去承載中華文化的功能,定位為「實用價值不高」的外文;20世紀末80年代以後,隨著全球化經濟變革、華人外資湧進泰國、華人經濟地位提升,華文教育逐漸復甦。至21世紀初期,華文教育於泰國已成為僅次於英語的第二外語,成為全民的重要外語,以英、泰、漢三語學習的學校教育以為常態,坊間的語言學習中心蓬勃發展,泰北原先弱勢經營的華教亦紛紛改建校舍、擴展教學。泰國在華教的發展一路走來並不容易,願意保持華文學習多半來自華語的實用價值,然而傳承中華文化卻仍是一項難題。惟透過轉型、包裝成國際學校,能與當地的教育型態、國際視野接軌、融合中泰英三方的教育生態才能因應當今的學習趨勢,並取得認同。

 


黃詩雯 上課筆記

    洛興雅族群原為印度人,後來印度劃分出其他國家後,洛興雅人被劃入緬甸,原居住地被劃為緬甸,人口約80萬人。洛興雅人信仰伊斯蘭教,屬性上也比較偏向印度,長期以來和緬甸社會格格不入,緬甸社會也難以接受洛興雅族群,因此他們想要逃離緬甸。

泰國是東南亞國家唯一不排華的國家,也是對華人相對友善的國家,與中國的關係以友好著稱,華人人口約6~7百萬人,相當於整個香港的人口,是泰國境內第一大少數族群,皇室及上層社會與華人有好,也以與華人通婚為榮(因華人多為富商)。但在華文環境方面,雖不打壓仍有其限制。「民校」系統約有100多間,限縮華文課程,讓此華人學校存在,不宣傳招生,讓其低調存在;「國際學校」系統,其特色為重視外語教學,幾乎都有開設中文班,有少數學校的教學重點放在中文教學;泰國的華語熱是由泰國皇室-二公主帶起的,帶動「大專院校」華語教學;「將華語文視為第二外語教學」,台師大協助其培訓華語師資,推展華語,但目前已經不再支持泰國的華語師資培育計畫,中小學目前也漸漸實行華語教學;「語言中心」(補習班)系統,例如中華語言中心,師資多來自台商的配偶,她們多為大專院校畢業生,教室設立的地點有時設置在百貨公司。現在在泰國,商業性的華語教學機構經營頗為成功。

 

郁欣提問:為何華語教學無法像英語教學一樣成為一個職業(能夠養家活口)?


 

 

Comments (0)

You don't have permission to comment on this page.